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|回复: 0

从产权到契约: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的核心分野

[复制链接]

67

主题

0

回帖

245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45
发表于 3 天前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一、核心症结:传统社会的产权困境

社会从夏商周一直到后世,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产权从未明晰。正因为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,君主一怒便可随意没收私产,个人的经营与积累可能付诸东流,最终陷入“天下归属模糊”的困境——既然一切皆属王有,个体便无真正的财产权可言。

二、文化根源:农耕底色下的“人伦优先”

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,传统社会以农耕经济为根基,构建了“家国一体”的人伦框架。在这套逻辑里,“家人”之间不讲法律,只论亲情、道德与礼让,由此衍生出“以德治国”“孝治天下”“忠孝传家”的核心文化。与君主对话先称“诚惶诚恐,死罪死罪”,需待君主“恕你无罪”方可开口,这种不对等的关系,本质上是无真理、无法治的体现——农耕经济不需要个体独立,只需要依附与顺从。

三、产权明晰的核心价值:催生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

小农经济下,若产权真正明晰到个人,每个人都会成为独立的个体,并具备两大特质:一是独立人格,二是自由意志。独立人格的不可侵犯,核心前提是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——正如西方谚语所言:“这是我的破房子,风能进,雨能进,国王不能进。”每个人内心深处也有一座“破房子”,那便是人格。而自由意志,便是“自己的事自己做主”,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财产、思想与言论,直白来说就是:“我的钱,我爱怎么花怎么花。”

四、从个体独立到社会共处:契约催生平等

产权明晰让个体成为独立主体,随之而来的问题是:独立的个体该如何相处?答案是“公买公卖”,而公买公卖的核心依托是合同(契约) 。甲方与乙方签订契约后,便实现了“契约面前人人平等”——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平等。推而广之,全体公民共同签订一份契约,明确社会行为的“可为”与“不可为”,这份共同契约,便是法律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本质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尊重:你自愿认同“盗窃犯法”,却仍选择盗窃,便需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“坐牢”的后果。由此,“契约平等”“法律平等”“真理平等”逐步确立。

五、道德的归属:契约的终极补充

法律管不了道德,科学也反不了道德,道德问题该由谁来约束?在西方社会,这份“全体契约”的终极背书是与上帝签订的——第一次是《旧约》,第二次是《新约》。由此形成了四大平等:契约面前人人平等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。这四大平等,让人际关系完成了从“血缘关系→泛血缘关系”到“契约关系”的质变。

六、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:从人伦到契约

传统社会以血缘和泛血缘关系维系,注定无法成为法治社会;而当社会人际关系彻底转向契约关系,便是传统与现代的根本分野——这种转变会引发文化与文明的巨大变革。如今,85后、90后已显现出这种趋势,00后的自主意识、自我认知、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则更为强烈,他们正是这场文明转变的亲历者与践行者。

七、契约社会的具象体现:打破人身依附

传统社会的婚姻制度,本质是“人身依附关系”——“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”,因此打老婆不犯法,“怕老婆”反被视为可笑。而法治的契约社会,会用契约约定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,包括婚姻在内,不再有依附与压迫,只有平等与尊重。

八、结语:敢说真话的核心——点破文明转型的关键

正是因为清晰剖析了“产权—人格—契约—法治”的逻辑链条,点破了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的核心差异,易中天才得以被评为“十大敢说真话之人”之一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11-27 06:52 , Processed in 0.050400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