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2|回复: 0

教育心理学中的第三种驱动力

[复制链接]

52

主题

0

回帖

192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92
发表于 昨天 09:0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两种传统驱动力的局限性

1. 恐惧驱动:
   • 本质:外部压力催生的行为动机(如"考不上大学就完了")

   • 短期效果显著但不可持续

   • 长期危害:

     ◦ 导致习得性无助

     ◦ 形成"为应付他人做事"的自动化思维

     ◦ 自我价值与外界评价深度绑定

   • 典型表现:升学后动力崩塌的"躺平"现象

2. 热爱驱动:
   • 优势:符合自我决定论的自主需求

   • 现实困境:

     ◦ 80%家庭矛盾源于关系失衡,父母控制碾压孩子自主性

     ◦ 天赋缺失导致反复挫败(如绘画兴趣遇上想象力短板)

     ◦ 缺乏胜任感消磨原始热情

第三种驱动的建构要素

1. 天赋与兴趣的交集:寻找先天优势与内在动力的重合区
2. 家庭关系支撑:建立非控制性的支持系统
3. 生态协同观:破除恐惧/热爱的二元对立,视动力系统为:
   • 家庭环境(生态)

   • 个体需求

   • 能力基础

   三者的动态平衡产物

专业解决方案的价值

基于成熟心理学理论(如自我决定论)的家庭教育指导:
• 避免理论偏颇(如单纯强调热爱)

• 提供经实证检验的干预框架

• 帮助构建可持续的复合型动力系统

这种整合视角揭示了教育动力的复杂性,为破解"躺平"、"厌学"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更立体的解决路径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11-20 07:23 , Processed in 0.05396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