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0|回复: 0

学问八重境界

[复制链接]

34

主题

0

回帖

132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32
发表于 4 天前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1988年95岁高龄的梁漱溟在北京去世。去世之前,他留下一个著名的学问八重境界之论,以此来评判一个人的学问高低,并且坦言按照这个标准,大部分国人尚达不到第一层。

第一层形成主见。用心想一个问题,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,形成自己的判断。

第二层提出问题。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,脑袋里面没有理论,而是心里没有问题。有主见才有自己,有自己才有旁人,才会发觉都是与你意见不同的人,这样才能用心思。

第三层融会贯通。心中有问题,就想要去求解前人的主张,今人的言论会慢慢的融汇到自己最初的一点主见,形成以后大学问的萌芽。

第四层知不足。古人说学,然后知不足。越是读书就会发现,自己当初的肤浅见解不足以解决问题。一种常见的毛病就是自己头脑简单,却说人家头脑简单,自己浅陋,却说人家浅陋,想当然的对人家批评攻击。

第五层以简驭繁。凡是有系统的思想,在心里就看得很简单。道理越看得明透,但是越觉得无话可说。反而是那些学问浅的人,说话越多,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。其实道理明透了,名词可用可不用。

第六层学问归于己用。有无学问就在于能否解决问题。如果不能解决问题,学问必然是没到家。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。

第七层一览众山小。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,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,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透。这个浅薄这个是什么分数,那个是什么程度都可以看得很清楚。

第八层通透。思路理熟了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。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精亮透明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11-17 05:53 , Processed in 0.053113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