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|回复: 0

认知的框架与逻辑的缺失

[复制链接]

263

主题

2

回帖

94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945
发表于 昨天 21:0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为什么同一个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?为什么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常常被某种无形的框架所限制?有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:  

第一个问题  
当美国预警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时,很多人嗤之以鼻,说老美造谣。然而战火还是燃烧起来了。美国随后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600多亿美元的军援和大量武器弹药。这些真金白银难道自己留着花不香吗?  

第二个问题  
再看萨达姆和卡扎菲的命运。美国以洗衣粉为借口,推翻了这两位领导人。如果我们换位思考,从被推翻者的视角看,美国无疑是侵略者;而从所谓世界文明的角度看,美国又似乎成了正义的化身。这种双重标准你不觉得值得深思吗?  

第三个问题  
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中,无数华人遭受屠杀,女性被公然凌辱。面对这场人道灾难,美军强行介入用军舰将大批华人撤离印尼。这算不算干涉内政?如果是,那么这种干涉又是否应该被谴责?  

第四个问题  
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,苏联曾计划对东方大国30个核心城市进行核打击。得知这一情况的老美迅速通知东方大国,并警告苏联:如果对东方大国进行核打击,美国绝不会袖手旁观。一旦苏联向东方大国发动核战,美国就会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如果不是美国的这次多管闲事,历史会如何改写?  

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矛盾:我们的认知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。最能体现这种矛盾的,莫过于那些口头上最激烈反美的人:他们痛斥美国的霸权,却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送到美国留学;他们谴责美国的价值观,却对美国绿卡趋之若鹜。  

就像那位著名的反美斗士施某男,一边高喊反美口号,一边悄悄把资产转移到美国,在美国购置房产。既然如此热爱俄罗斯,为何不把钱换成卢布在莫斯科买套公寓呢?这说明人家是真的在反美,而不是在反智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:你可以怀疑富人的人品,但是不可怀疑他们的判断。  

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说,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不在于经济与物质,而在于思维和价值观的巨大鸿沟。全球通用的逻辑学和普世价值被我们拒之门外。上世纪30年代,苏联掀起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,取消了各级学校的逻辑学课程。因为教了逻辑学,很多科目都没法教了,比如历史和政治课。你会惊讶地发现里面全是逻辑错误:偷换概念、类比错误、因果关系与相关性分不清,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。  

逻辑学到底有多重要呢?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将逻辑学列为了七门基础学科中的第二门,仅次于数学。在欧美,逻辑学是小学五门必选课之一。逻辑学是最重要的学问,因为逻辑学是任何其他学问的基础。而国内一批受苏联影响极深的知识分子,也掀起了对逻辑学的批判,公开宣布逻辑学的死刑。  

当我们遇到不讲理的人时,常常会感到沮丧和无力,明知道对方的错,但又说不清对方错在哪里。《一分钟漫画逻辑学》这本书作为逻辑学的入门教材,以生动的漫画形式列举了24种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。通过这本书,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,不仅能够准确地指出对方的错误,还能将讨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。  

当今普遍缺乏逻辑学教育的环境下,如果不想自己和孩子总是有理说不清,总是被忽悠,总是掉进别人设计好的语言陷阱,那么这套书确实值得好好地看一看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9-17 20:05 , Processed in 0.05592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